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方慧祺:便便里藏着健康密码

发布时间:2015-05-08 

一提到便便,大家总会皱起眉头,想到的总是脏和臭这些不好的词汇。可是你知道吗,便便里其实藏着人体健康密码,通过观察便便,可以了解身体健康信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帮助。

 

  本期《名医周刊》漫画版,我们特邀请海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方慧祺为市民讲解其中奥秘。

 

方慧祺

  海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厦门市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消化内镜学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消化内镜诊断及各种内镜下治疗。率先在闽西南地区开展纵轴超声内镜诊疗工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性质及分期、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肿瘤、胆道系统结石等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质地篇:便便像腊肠,说明身体棒

 

不同形状的便便,意味着我们身体传导出的不同健康信息。

 

  1.腊肠样:100分

  说明饮食和作息习惯很健康,身体倍棒。

  2.条状有纹路:80分

  便便基本正常,但身体处于缺水边缘,需及时补水。

  3.软块状:80分

  代表身体正常。

  4.坚硬条索状:75分

  说明身体需要增加水和纤维的摄入。

  5.坚果状:65分

  表明身体缺乏纤维和水分的摄入已达一定程度。

  6.稀糊状:60分

  说明已处在腹泻边缘,需注意饮食以及药物治疗。

  7.水样便:不合格

  说明在拉肚子,需多喝水防止脱水。同时注意在医生的嘱咐下吃止泻药。

  8.软绵绵、很粘:不合格

  说明含油量高,需要检查是否有慢性胰腺炎的症状。

 

颜色篇:红便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

 

便便的颜色也传递着重要健康信息,这往往被市民忽略,现在方慧祺就对便便颜色进行介绍:

 

  1.棕黄色:这种便便是最健康的。

  2.墨绿色:如果您的便便是墨绿色,那可能是摄入了过多的绿叶植物,可以适当增加荤类食物的摄入。

  3.浅黄色:浅黄色的便便还带有恶臭,往往意味着您吃食物过于油腻了,身体处于油脂过多的状态,需要增加蔬菜的摄入。

  4.灰白色:出现这种便便有两种情况,一是服用某些药物所致,如蒙脱石散。如果不是则要注意,因为可能出现了胆道梗阻。

  5.黑色:两种情况,一是含铁食物吃多了,容易出现便便颜色变深;二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肿瘤等。

  6.红色或带血:代表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或结直肠肿瘤都可导致便血,一经发现需立刻就诊。

 

饮食篇:多吃纤维食物,预防直肠癌

 

方慧祺提醒,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助于通便,食物纤维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肠道清道夫”这个美誉。此外,纤维食物还有以下功效:

 

  1.预防结肠和直肠癌。增加饮食中纤维含量,使致癌物质浓度相对降低,加上食物纤维有刺激肠道蠕动作用,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时间大大缩短。

  2.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由于食物纤维中有些成分如果胶,可结合胆固醇,使其直接从粪便中排出,由此降低胆固醇,从而预防冠心病。

  3.利于减肥。提高饮食中食物纤维含量,可使摄入的能量减少,在肠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起到减肥作用。

 

提醒篇:每天排便一两次很正常

 

许多市民都有疑惑,是不是一天排便两次就算不正常了呢?方慧祺表示,只要一天排便在1次-2次都属于正常范畴,但因为个体差异的原因,并没有绝对的平均值,只要是在身体健康情况下排便即可。

 

  另外,健康的便便下沉较慢,经过消化,食物往往要1天-3天才能变成便便排出,所以如果在进食较少的情况下,偶尔两三天未排便,市民也不必过分担心。

 

  方慧祺提醒,想要保持健康排便,除了健康饮食外,成人每天要保证2500毫升的补水量。另外,有些常伏案工作的中年人缺乏锻炼,使得他们直肠下部及肛门部的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影响肠道蠕动,出现排便不畅。对此,方慧祺建议可做练蹲步走、活动髋关节、俯卧抬腿这三种“排便运动”,每天锻炼能强健腹肌和加强排便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