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什么呢?一道美味一回获奖,都能获得个体的快乐,但集合了热情温暖的快乐又该去哪里寻觅呢?其实,只要你一个行动,获得的快乐将超越个体和时间。走进海沧医院志愿服务队伍,一起聆听台湾“故事妈妈”的故事,一起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小狗在干吗啊?吃骨头吗?那你们要不要把东西分给它吃啊?”每周三下午,在厦门市海沧医院儿科病房,总是有一群小朋友一边挂点滴,一边听“故事妈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这位“故事妈妈”名叫王欲荷,今年48岁,来自台湾,家境很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在台湾,王欲荷是一名幼师,擅长给小朋友讲故事。后来,丈夫的生意转到大陆发展,她就跟随了过来。闲暇之余,她发现自己对讲故事还是情有独钟。偶然的机会,她知道海沧医院儿科病房正开展“为小患儿讲故事”的活动,就决定来参与这项志愿服务。
海沧医院志愿服务负责人小洪告诉导报记者,王欲荷很会讲故事,她会拿出不同的故事书讲给患儿听,比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一书中,说到一条毛毛虫吃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时,王欲荷就问小朋友:“你们为什么来医院啊,是吃坏了东西吗?”
“这些小朋友特别可爱,他们会很天真地告诉我,‘是啊,吃太多零食啦,肚子痛痛’。”王欲荷笑着说,有的小朋友则说是因为自己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所以生病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让大人和孩子都乐翻了。
王欲荷讲故事时绘声绘色,一会儿捏着嗓子,装成小女孩的口吻来说话;一会儿又压低声音,扮成老人来回答。小朋友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全身心地沉浸到故事的世界中,俨然忘记了自己生病住院这件事。
这样的故事会不仅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让一些家长受益匪浅。让王欲荷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在讲故事,一个3岁女童也一直跟着说话,女童妈妈就拼命阻止孩子,让她不要讲话。后来,王欲荷找小女孩的妈妈单独聊天,说如果孩子没有过分干扰到别人的话,家长就不必过分紧张,也不需要去干涉,不然容易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我不喜欢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在王欲荷的心中,自己讲故事的同时也在倾听着孩子们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