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海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人情味”护理让医患成“一家人”

发布时间:2019-05-15 


 

    一身洁白的大褂,一顶无华的燕帽。带着微笑轻盈而来,留下温暖飘飘而去。繁花似锦的暮春,每年的此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群默默无闻的人。
    5月10日下午,厦门市纪念第108个国际5·12护士节大会暨表彰大会在73集团军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举行,各区卫健局、各区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各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前辈,受表彰护士代表以及各医院护士代表共400余人,共同庆祝护士节。


    有人将护士比作飞翔的“白衣天使”,然而她们却没有天使般的逍遥和自在。她们的日常,琐碎而又繁复,艰辛而又劳苦;她们的使命,艰巨而又重大。她们托起的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日日夜夜,她们驱散了多少病人心头的阴云,患者的健康,成了她们最朴素的心愿。


    在我们眼中,她们始终“藏”在医生的背后,终日直面人世的疾病和苦难,用双手和关爱,用暖色的阳光,融化白色的冰雪。


    在家人眼中,她们一样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柔弱的双肩,挑起的是,女性的不易。


    今天,让我们走近她们。“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那束灯光,仿佛穿越108个春秋冬夏,穿越时空的温暖,在圣洁的白衣和一顶顶燕尾帽之下,照亮每一个平凡日子中的伟大。


    每一轮回不去的年,每一个坚守的夜,每一场劳苦的青春。白衣燕帽,最美的她。



    “陈大爷,昨晚睡得香吗?吃什么好东西呢?”病房里,责任护士轻声细语,面带微笑体贴入微地询问患者。
    59岁的陈大爷因“突发性耳聋”,住进厦门市海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刚住院时,陈大爷情绪低落,子女工作繁忙,大爷心疼,舍不得让他们前来陪伴,一个人整日孤单地“窝”在病床上。
    见此情景,科室责任护士在每天下午空闲时,总会主动来到陈大爷跟前,和他聊天,一来为他解解闷,二来也间接了解到他”突发性耳聋”的诱因。
    原来,除了之前的工作是疾病潜在的因素外,陈大爷从农村来到城市,和儿子生活在一起,每晚都要等待儿子回来后,才能安心入睡,环境和睡眠的改变都是导致耳聋发作的诱因之一。
    这些话,大爷从不轻易与人提起,而责任护士不知不觉中充当了其亲人的角色,甚至是知己。碰到患者情绪烦躁时,她们还有可能是患者的“镇静剂”。

暖心查房 倾听患者的需求
    护理工作,从原来单纯的躯体护理,转变为对心理、康复、社会价值、预后等多方面的整体护理。陈大爷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也是海沧医院众多责任护士的一个工作范畴。
    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长纪速碟说,她们科室目前有护理人员10名,一个责任护士分管8名患者。责任护士的职责是对其所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提供连续的、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组织方式。有了责任制护士后,患者就避免了“有问题,不知找谁问”的彷徨状态。
    特别是查房时,以往病人看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医护人员在讨论病情,专业的术语让患者听得一头雾水。现在不同了,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医护人员最重要的事情”。纪速碟说,现在查房,医护人员更注重听患者说什么,多倾听患者的心声,才能“对症”安抚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耐心护理 人性化融入服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除了一些常见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外,患者的年龄段也是分布各阶层。她们科室年纪最小的患者是2岁的小孩,因为咽扁桃体肥大而住院治疗。
    护士在为患儿护理中,除了提高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安抚和沟通技巧,根据患儿好动、好玩、活泼、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他们做游戏、讲故事,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纪速碟表示,碰到有的孩子配合度高,暖心的护士们还会给他们贴上“你很棒”的奖励贴纸以资鼓励。不少孩子手术后,胃口不太好,护士更是细心周到地教孩子父母如何变着花样做出软烂、适合术后饮食条件的可口佳肴。
    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中,为患者打造温馨的就医氛围,一直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下一步,她们还准备在科室的走廊角落处,摆放沙发,配上移动电视,让孩子们和患者家属有一个轻松的休闲去处,也使原来神秘而严肃的医疗环境变得充满温馨之情。

换位思考 假如病人是亲人
    纪速碟经常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假如病人是我亲人。”“假如患者是亲人,我们一定希望走进医院,看到医护人员亲切的笑脸;假如患者是亲人,我们一定希望在陌生环境时,能得到医护人员耐心解释,正确导引,以减少我们对医院的紧张情绪。”
    正是这样的换位思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人员在做每一项工作时,尽量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譬如,年轻的女性在进行耳朵手术前,需要将耳朵周围的部分头发剃掉。考虑到每个女子都有一颗爱美之心,手术前,贴心的护士总会花小心思用各种颜色的橡皮筋将她们的辫子编得时尚而又漂亮;为了给患者提供“超期望的服务”,在患者生日时,护理人员还会为他们准备鲜花、写生日卡片。每每此时,患者总是惊奇不已:“自己都忘了的生日,没想到护士竟然还记得!”
    都说护士是医院的一张名片,厦门市海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士用这样一张温暖而又周到的名片塑造着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让每一位患者走出了病痛的阴霾。

人物
“最大心愿是大家少生病”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少生病。”导报记者走进海沧医院,吴雪娟护士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质朴的话语,是对这份职业、这个群体最本真的写照。
    身材娇小轻盈,说话时薄薄的镜片后挂起淡淡的笑,吴雪娟目前是海沧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我们的工作其实很琐碎,很普通。”她说,这算是她对11年护理工作的总结。
    雪娟来自安徽,11年前,她走出医学院,来到厦门,一如既往地走到了今天。刚上岗,她被分配到肿瘤科,这将是一场生理和心理上的考验。“面对的,多是重症患者,来不得半点马虎,他们更需要心理上的护理。”
    这份职业的劳碌无需赘言,通宵夜班是家常便饭,然而她说并不觉得累,她爱这份工作。“就是一种责任吧,看着病人好起来,心里很满足。”一次,在例行查房中,细心的她“没收”了一名肺肿瘤男患者床头的一把水果刀,“他才30多岁,住进来一个多月,沟通中发现他有抑郁倾向”。他成了雪娟的重点看护对象。心灵上的慰藉胜似一次周到的护理,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让病人重拾希望,身体也一天天好转起来。
    三年前,雪娟被调到呼吸内科。一次复杂的静脉置管术,她可以悉心坚持四五个小时,让同行们赞叹。她用耐心和爱心,赢得病人的尊敬。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我是一名母亲,但首先是一个护士。”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丈夫常年在外打拼。孩子一开始都要缠着她,她一次次“躲着”去上班。老母亲很支持,让她放心去工作,回头总是把孩子和家里打理得顺顺当当。4岁的女儿渐渐懂得了妈妈的辛苦,“有一次听她说让我好好上班,晚上早点回来。我站在门口,眼泪就掉下来了”。
    雪娟坦言,作为团队的大姐,看到同事们那么辛苦,她也会心疼。她说,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儿的她们,尽管有很多的无奈,但从未想过放弃。她们感恩父母、爱人的理解与包容,再多的亏欠,都在病人一次次的感动中化解,病人的肯定是她们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