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第十四届国际呼吸病学会(ISRD)暨美国胸科学会(ATS)联合论坛首次落地厦门,在海沧成功举办。国内外顶尖呼吸病学专家齐聚海沧,带来不少国际肺癌早期诊断新方法和新模式。
作为承办方,厦门市海沧医院首次迎来如此重量级的呼吸病专家团,意义非同凡响。这也充分说明,海沧医院在呼吸慢病分级诊疗及肺癌防治项目的探索上取得一定成效,成为区域品牌,更是在论坛上获得一众国际呼吸病专家的认可。对此,海沧医院院长姜燕表示,此次活动将是提升和推动厦门乃至福建区域医疗水平的良好契机。
上周末,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呼吸学术盛会之一,第十四届国际呼吸病学会暨美国胸科学会(ATS)联合论坛在厦门海沧成功举办。800余名国内外呼吸病学专家参会,带来了不少物联网、人工智能、液体活检等诊断早期肺癌的新方法。
此次论坛活动吸引了国际诸多呼吸病专家参会,包括ATS主席Juan C. Celedón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委陈荣昌教授,以及亚太呼吸病学会主席Kwun Fong教授等。
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姚冠华对海沧医院近年来的发展充分肯定。他说,“此次有这么多的国际专家参会,将助力提升厦门的呼吸病专科诊疗水平,同时通过此次学术会议,为厦门以后更多国际学术沟通、培训活动打下基础。”
学会首次离沪 在厦举办
自2003年起,国际呼吸病学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今年是该会首次离开上海,在厦门举办。这也是海沧医院独立建制以来,首次承办大型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呼吸病学术盛会之一,首次选择在厦门海沧举办,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亚太呼吸病学会科学委员会主席、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及ISRD创立人白春学教授经过了长期而慎重的考虑。
厦门市海沧医院自去年柔性引进白春学教授,搭建物联网呼吸慢病分级诊疗基地及肺癌早诊早治平台以来,在健康社区呼吸慢病分级诊疗及肺结节筛查早期肺癌方面卓有成效。他与海沧医院合作,共同提升呼吸科临床、学术水平,更是见证了该院呼吸病学科的成长。同时,厦门海沧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十分卓越,并且有多次承办国际活动的经验,这也是会方最终选定厦门海沧的重要因素。
作为厦门首次承办ISRD的医院,厦门市海沧医院院长姜燕表示,此次活动将是提升和推动区域医疗水平的良好契机。
探索呼吸慢病分级诊疗 打造区域品牌
厦门市海沧医院在呼吸慢病分级诊疗及肺癌早诊早治项目的探索与成效,已逐渐成为区域品牌。今年9月,海沧区通过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治复审,成为2018年厦门唯一再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殊荣的行政区,海沧医院的呼吸慢病诊疗模式颇受认可。
姜燕院长介绍,大家体检时,知道量血压、测血糖,却几乎不知道要做肺功能检测。2016年,肺功能检测才逐步纳入工薪阶层的健康体检项目。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的十三五规划&2030健康中国的国家政策,早在2017年年初,厦门市海沧医院就借助与白春学教授的合作,探索物联网及医疗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建立物联网呼吸慢病分级诊疗示范基地及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分中心,通过慢病管理健康,社区主动服务机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及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黏性,最终打造出具有海沧模式的物联网呼吸慢病分级诊疗示范基地及肺结节筛查早期肺癌项目。
项目开展一年半来,该院联合海沧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对辖区居民进行慢阻肺筛查,建立了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云平台,目前,已完成筛查3.8万多名居民,发现慢阻肺患者4644名,占12.1%,小气道异常患者6308名,占16.4%,实现呼吸慢病早发现、早治疗。其中不少病患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海沧医院进行治疗。海沧医院还特别设立了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工作室,及时发现社区患者的疾病进展,若病情较为复杂时,还可实时通过物联网医学技术,预约上海甚至美国的呼吸病专家在线视频,进行联合会诊。
也就是说,海沧辖区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筛查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沧医院,与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及上海呼吸病研究所专家库,甚至与美国的呼吸病专家库实现了远程诊疗,三级联动。
海沧医院也是厦门首批开展PCCM的医院之一。“接下来,海沧医院将大大推动呼吸慢病的规范化管理,并进行专科医联体建设。海沧医院已经开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PCCM),将在12月迎来PCCM评审专家的实地考核评审,努力向国家级标准靠拢。”姜燕院长说。
启动公益行 致力提高肺癌防治意识
另外,开幕式上,“肺癌宣传月全国公益行”同步启动,旨在提高全民肺癌防治意识,达到早诊、早治、早发现的二级目标。启动仪式后,全国范围内的肺癌筛查活动即将铺开,一个可自我诊断并能指导就诊肺结节病症的网站也将上线。
据悉,本次公益活动主题为“预防肺癌、早筛早查早安心”,将健康公益大讲堂、专家义诊和免费肺癌筛查贯穿其中,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中的健康管理中心和呼吸内科等单位协同开展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该活动依托目前欧美从科研进入临床的早期肺癌检测技术“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分子检查”,通过简单的2毫升血液检测,综合物联网AI人工智能机器人对肺结节的诊断,提高了肺癌早期诊断阳性率,发现可预防的肺部癌前病变或发现早期肺癌,从而推动我国肺癌早期诊断与早期筛查。该公益活动将在全国100家医院同步开展。
同时,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 项目“肺结节患者俱乐部”也同步启动,将会给全国肺小结节患者带来更多健康教育与咨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