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21岁的年轻人,还是100岁的老人,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一次医治生命都不能轻言放弃。”如此感人肺腑的发言,像极了汶川地震时温暖人心的鼓励话语,而这样的话,常常回荡在厦门市海沧医院内一科科室里。
厦门市海沧医院于2013年4月独立建制,同年6月,内一科就被定为厦门市人文关爱合作病区。科室现有临床医生13名,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形成梯队完整的技术队伍,同时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护理团队,为医院重点规划科室。
每一次感动都是一次无声的赞美,每一次落泪都有一种温暖留在心间。在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的有力指导下,内一科从点滴做起,把人情味渗透到这里的每一片“土壤”之中。
他们改变病区环境,病区内悬挂静思语,病房门窗贴上精美的图文;在患者和家属沮丧的时候,他们给其正能量;他们在病区一角开辟环境优美的休息区,书架上摆着各种人文书籍,让患者在病区内也能放松身心。
此外,内一科在主任郑侨克和护士长林美丽的带领下,关爱不只停留在病床,还延伸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心坎里。他们为患者推出“超期望值服务”———每逢患者生日,他们会为患者送上鲜花及贺卡;在节假日,他们会应景布置病房,让患者感受家的温暖。比如春节,他们为留守医院的患者在病房贴上春联,挂上灯笼,同时送上医务人员亲手包的饺子等等。在患者出院后,他们除了做好出院指导外,还附带了“爱心联系卡”,上面注明了各专业组的QQ群号、负责医师、联系电话等,医师定期在群中上传健康教育知识,并解答病人的健康咨询。
他们的爱心吸引了大批来自漳州、泉州、龙岩等周边地区的患者前来就医诊治。目前,科室集体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与荣誉,多次被为先进科室、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海沧试点地区)指导科室。“我们会把爱心之火燃得更旺,让科室病人感到温暖。”郑主任说。
海沧医院内一科主任郑侨克组织查房。
医生故事
海沧医院内一科行政主任郑侨克:
“我不是医病,是医人”
在海沧医院内一科的病房里,你会看到一个“奇怪”的小玩意———病人晴雨表。这当然不是用来做天气预报的,它是病人心理状态的记录表。而这,是内一科行政主任郑侨克的独创。
“在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挂着这样的一张表,表分为正反两面,一面是微笑,一面是愁苦的表情,这样我就能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了。”郑主任表示,医生必须随时掌握病人的心情和状态,不仅要治疗体病,更要治疗心病。通过他的观察,大约40%的病人都有合并焦虑,通过看病人床头挂的愁苦表情,他就能为病人看心病了。
在郑主任看来,照顾好病人往往是不够的,医者还必须加强与病人的家属沟通。之前,郑主任遇到过一个老病人,得了慢性心脏病,在医院里住着。家里孩子因为工作忙就不来看他,老人家心情很不好,药物治疗对他也没什么效果。郑主任就找到老人的家属,与他们沟通协调,最终他们答应半个月来看老人一次。“家里人来看望,老人开心,家人们乐意,我们医生也高兴。”
医院里住的大多是老人,其中有些是孤寡老人。每逢假日,医生护士们都会给他们准备些吃的。许多孤寡老人临终前没有人送终,医生护士们就会握着他的手,一直喊着他,直到他离开。老人去世后,如果家属不在身旁,护士们也会帮老人洗头换衣,送他最后一程。
每个医院科室都会有主任办公室,但海沧医院内一科的主任办公室却摇身一变,成了“恳谈室”。
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郑主任曾碰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因为恋爱失败而喝农药自杀,抢救了几天几夜才夺回了她的命。可女孩醒来后,却觉得生活一片灰暗,“你救得了我的命,救得了我的心么?”经郑主任耐心劝说,慢慢让她对生活重新产生兴趣,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经历了这件事后,主任就把自己的办公室改成了“恳谈室”。“接待病人,帮助他们解开心结。这就是这间办公室应有的作用。”之后连续两年,科室一直保持着“零投诉”的纪录。
护士故事
海沧医院内一科护士长林美丽:
“我只是做了最平常的事”
“我们只是做些平常的、该做的事。”内一科护士长林美丽说。
内一科住了很多上年纪的病人,照顾老人显然要花费更多精力。前些时候,有位老人独自前来看病。他是附近的“老病号”,常来医院检查,家人也就没有陪同。老人原以为看完病就能回家了,可医生检查后发现他血压太高,需住院观察。然而老人既没有带钱,又不记得家里人的联系方式,这可把他急坏了。林美丽立刻前去安抚老人,还给老人家买了午饭。幸运的是,老人在医院碰到了一个认识的人,联系到了家人。第二天,老人一定要儿子找林护士长表示感谢,还非要还她那份午餐钱,但是林美丽说什么都不肯收。
去年年底,医院突然间接到一个脑出血的病人。患者是个30来岁的外地年轻人,一个人来厦门工作,也没有家属陪伴。经过抢救,年轻人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了。家里唯一的妹妹承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也不愿意来医院照看。“那段时间,身体和心理的创伤简直要把他击垮了。”林美丽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道,“大冬天的下床练习走路连双鞋都没有。”于是,她和内科所有的护士纷纷伸出援手,尽可能地给他帮助:替他买生活必需品、带爱人的衣服给他穿。同时,林美丽慢慢地指导他做些翻身运动,鼓励他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几个月之后,年轻人开始好转,可以下床走路了。每天,他都会走到护理站,看护士们工作,有时还会帮忙着递些文件,尽自己微薄之力。5个月后,他恢复得差不多了,临走之际,他很舍不得,握着医生护士的手,流着眼泪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