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海西晨报· 第A16版 · 名医周刊
方慧祺 厦门市海沧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各种消化道疾病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内镜诊断及各种内镜下治疗,尤其擅长消化道早癌的内镜精查,内镜下早癌微创治疗及超声内镜诊治技术。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夏华珍
有这么一位医生,病人从鼓浪屿赶到海沧只为找她看病;即使她出差到外地,患者也愿意等到她回来才看病。她就是厦门市海沧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方慧祺。她吸引病人的“魔法”说起来挺简单:细心、耐心和真心。
怕打针的她成长为医生
方慧祺小时候很害怕打针吃药,有一次生病住院,医生护士为了让她配合治疗,又是给她讲笑话又是拿糖果哄她。渐渐地,方慧祺对医生、护士产生了信赖感,愿意接受治疗了。
高考时,方慧祺发挥出色,以良好的成绩顺利考入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迈出了成为医生的第一步。
本科毕业后,方慧祺前往当时位于鼓浪屿的厦门市第二医院,开始了她的医生生涯。工作的头5年,她对大内科各系统疾病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
医院不断发展,设置了内镜室,需要人才,方慧祺便从事起了内镜检查工作。随着从事内镜检查工作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方慧祺越来越投入其中。内镜是内科医生的有力武器,可以清晰准确地捕捉到病人的病灶,治疗起来更准确。方慧祺在内镜检查方面不断钻研,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优秀医生。
病人跨海来寻医
还在鼓浪屿当医生的时候,市民刘女士的女儿住院,方慧祺是管床医生,她细致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还经常陪患者聊天,鼓励患者和疾病做斗争。就是这一段温馨的互动经历,令刘女士认定了方慧祺这个人。
后来,刘女士胃不舒服,去找方慧祺看病,一打听才知道,方慧祺已经随医院搬迁去了海沧工作。本来在鼓浪屿医院就能解决的小毛病,刘女士却专门坐船来到海沧,找到方慧祺。她说:“看病,我就信你。”
一位食管癌晚期的病人,合并很多并发症,出现进食困难,需要放支架来扩开食管。找了好几家医院,但是院方考虑风险,不肯放支架。几经辗转,经人介绍,他们找到了方慧祺。方慧祺接诊后,细致地了解患者病情,和家属反复交流商讨,对患者体贴地安抚,告诉病人她会尽全力。患者则做出了一个令方慧祺大为感动的举动,在手术前给儿子留了一封信,信上写道:“无论手术成不成功,都要相信医生,即使出了意外,也不要刁难医生。”深受感动的方慧祺为这个患者成功置入食管支架,患者得以重新进食。
做医学的“排雷兵”
在消化内镜室的团队中,方慧祺要求医护人员,做医学的“排雷兵”。在方慧祺的带领下,厦门市海沧医院消化内镜室早癌发现率不断提高,达到三甲综合性医院的水平。
为了及时准确地捕捉到癌症的蛛丝马迹,2014年8月,海沧医院引进了中国首批多用途消化道内窥镜诊疗系统。这一名为EVIS 290的系统到目前为止仍然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内镜水平。有了它,医生就像得到一个利器,能够微距离捕捉到消化道内部的情况,一旦出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就可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干预治疗。
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方慧祺带领整个团队采取多种渠道学习,还邀请国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傅光义等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学术交流,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进行内镜操作。随着团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前来接受消化道早癌筛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S7303023
“追”着病人跑直到警报解除
2017年3月3日·海西晨报· 第A16版 · 名医周刊
对受检者来说,检查的次数是有限的,但从事消化内镜早癌筛查工作,医生往往要在几百例次检查中,捕到一个“凶手”。如果漏掉一个细节,就可能威胁病人健康。
方慧祺经常“追”着病人跑。有的病人检查后被列为“高危”对象,她就安排科里同事设定好时间,提醒病人前来复查;有的病人被“追”了才想起来要复查,有的则被“追”得不耐烦才来。不管如何,方慧祺就是要追到警报解除才罢。
反复地操作内镜检查器械,要注意双手的清洁和消毒,她平均每天要用洗涤剂洗手十几次,而不断地戴脱医用手套要接触滑石粉,各种刺激让方慧祺的双手经常长湿疹,她却笑着说:“涂润手霜本来挺管用,但是刚涂上就得再洗手准备操作,我干脆不涂了,现在也习惯了。”
S73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