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在台风肆虐时开展手术,救治患者。
2016年中秋,台风“莫兰蒂”把美丽的厦门吹得遍地狼籍,厦门市海沧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用坚韧不拔的职业精神,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
9月15日凌晨两点多,风力越来越猛,时不时能听到物件从高空坠落,或树干折倒和玻璃破损的声响。强风、大雨,海沧医院急诊科有水灌入,部分科室天花板被吹落、砸裂。
台风肆虐,在海沧医院的产房里,却一遍遍传来新生宝宝嘹亮的哭声。“这些宝贝真会挑时间,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出生!”值班的妇产科医护人员忙碌间笑着说。不断接诊到待产妇,妇产科的值班医生何莹婷、吴佳妮,护士吴良红、林惠敏等人在忙碌中几乎全然忘记了外面在怒吼的风雨,备班护士李逸晖也参与“奋战”……从14日傍晚到15日早晨,一共8个台风宝宝在海沧医院出生,给这个遭受风暴袭击的城市增加了一丝喜气和暖意。
文/通讯员 夏华珍
本报记者 刘蓉
图/海沧医院提供
【镜头1】
顶着狂风赶回医院 守护在病人身边
临近9月14日24时,风力越来越强,耳鼻咽喉科一个刚刚做完咽部手术的患者却因为强烈的恶心想吐,伤口被牵拉导致出血,当天作为医院抗台风应急小组成员在医院备班的该科护士长纪速碟闻听立即配合值班医生进行紧急处置。初步止血成功后,纪护士长向科室主任叶辉进行了一个常规工作汇报。没想到,15日凌晨1点多,住在岛内的叶辉顶着狂风开车穿过海沧大桥赶回医院。“守在病人身边我更安心。”叶辉说,为了这个安心,他经历了在海沧大桥上的“惊心”——风太大了,车一路在风中晃。
患者出血已经完全止了,情况平稳,叶辉继续守护。9月15日凌晨两点多,又再次去查房,台风,即将登陆,这一夜,大家无眠。
【镜头2】
台风天患者增多
医生加班加点连轴转
台风过后,骨科患者相继而来。居民小周在清理砸倒在窗台上的树枝时,梯子滑倒,他从梯子上摔落,手臂被地上的玻璃深深地划伤,动脉破了,不停地出血,送到医院时已出现失血性休克,陷入昏迷状态,他被紧急送入手术室接受急诊手术。
外来务工人员老林胳膊被吹开的门打成骨折,午夜就医不便,他忍着痛直到天亮,整只手臂肿得老高,需要打石膏。此外,还有小朋友被树枝划伤、老年人被门夹断手指、还有人在清理灌入门内的雨水时滑倒……一个上午就有近四十名病人就诊。为保证抢救治疗及时到位,骨科主任黄建军带领三位医师加班增援,除值班医生外,这一天共有六个医生坚守,而昨天值班的副主任医师谢文生直到中午十二点半才离开病房。
神经外科在9月14日收住的一位病人病情在加重。患者是一处建筑工地上的工人,撤离工地时一扇被风甩飞的门撞上他的头,他马上陷入昏迷。工友连忙将他送往海沧医院,检查发现他左侧脑挫裂伤、硬膜下出血,15日复查发现颅内血肿和挫伤加重。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宗文立即带领科室团队成员为他实施急诊右侧颅内硬膜外清除,左侧脑挫裂伤灶和硬膜下血肿清除,同时去骨瓣减压。张宗文从手术室出来时,才想起自己这一天为了手术洗了两次手,却忘给自己洗把脸。
【特写】
“今天我不回家”
这是一场准备充分的“战争”。
9月14日,厦门市海沧医院强化防御台风工作部署,启动抗超强台风一级应急抢救预案,院领导按照各自分管区域各就各位,加强排查;成立应急小分队,急诊科护士长洪闽女带领全科人员做好院内应急抢救设施、急救药品及物资准备工作。
院长姜燕说:“今天我不回家。”
副院长游立是带班领导,留守医院;副院长黄海望是应急抢救队的队长,他坚持在第一线。医务部、护理部、医院综合办公室、后勤保障部……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坚守岗位。
9月15日天刚亮,不顾刚应对完台风登陆的疲惫,姜燕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展开全院巡查,对各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进行安排处置。医保系统受台风影响无法启动,立即提供临时解决方案;妇产科产包即将用尽,怕停水无法清洗消毒,立即从外院调配了十个消毒好的产包备用……
产科仍在接收待产妇,其中一位因胎儿宫内窘迫需要紧急实施剖腹产,而此时,马上有骨科患者要送手术室,神经外科的重症病人也将送入。为保证各台手术顺利展开,除了一线、二线值班人员,麻醉科手术室的三线值班人员也立即到位,这个救护梯队名单老长:9月14日,麻醉医师罗宁、庄珊珊,护士张世娟、张玉燕、许春燕、方敏如当值;9月15日,麻醉医师卓艺芬、庄珊珊,护士叶可芝、吴海燕、许春燕、方敏如……救护队刘桂林医生也在医院值守。
在海沧医院,生命守护的战争未曾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