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用“南丁格尔”光辉映照有温度的医院 厦门市海沧医院开展特色品牌服务,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发布时间:2019-05-15 

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是护理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南丁格尔所说的。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位“伤员的天使”提过的灯,一直在闪发着光辉,而厦门市海沧医院的护理人,在一点一滴中,履行着南丁格尔的护理精神。

  刘   蓉

  夏华珍

 

  创造一流的护理事业,必须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杜绝态度不热情、解释没耐心、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对此,厦门市海沧医院护理部以护理质量为抓手,找准定位,破解难题,创建新型特色的护理品牌,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升百姓对市海沧医院的满意度。

  5月8日下午,市海沧医院的护士们欢聚在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5·12”护士节。通过给有30年以上护龄的护理人员颁奖、分享护理心路历程、文艺表演等形式弘扬护士的奉献精神,树立更优质的服务理念。

  体验患者角色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身体不舒服还得等床位有多难受?得自己体验一把才知道;打着点滴去大小便有多不方便?得试试才知道;动脉穿刺后用沙袋加压止血有多痛多酸胀?那就自己戴戴!

  去年开始,受一位患者的反馈启发,厦门市海沧医院普外一科护理团队开展了“今天我来当病人”体验活动。体验完当“患者”后,护士们共同的感受是,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要多站在病人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善、改进、改良护理工作方式方法,“任何一项操作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舒服,一定要有耐心去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多体谅、安慰他们,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温馨的舒适的就医环境和护理服务。”该科护士长柯巧芸说。

  活动成效如何?

  这周一上午,在市海沧医院普外一科的护士站前,三四个等待办理新入院的患者中,副护士长陈何艳优先关注的是一位时不时用手抚摸腹部、眉头紧皱的男性患者,她注意到这是位急腹症病人,马上给他进行排床入院。她说,这样的病人,要及时多去关怀。

  因为这一个举动,这位患者之后特意向陈何艳致谢。

  给患者希望  高位截瘫患者逐步康复

  高位截瘫,这是对一个人的生命判了“重刑”。去年,55岁的蔡阿姨(化名)受伤后瘫痪,手术后,医生还是说治疗和康复遥遥无期。绝望中,家人将她送到市海沧医院骨科来试试。

  经过全面充分的评估,骨科护理团队发现,对蔡阿姨来说,最重要的是树立起她的信心,给她希望。

  医护团队和康复医学科的医生根据蔡阿姨的评估结果,为她制订了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并且一条一条地严格执行,甚至要求家属每天将锻炼完成情况记录在本子上,同时,每天给蔡阿姨心理疏导,还每天对康复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护理人员的用心,感动了蔡阿姨。一个星期后,蔡阿姨开始主动配合,及时反馈感受,让护理人员有效调整训练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0余天全方位的功能指导,蔡阿姨在家属的协助下可自行进食、洗漱等,四肢肌力有显著恢复。蔡阿姨感动得连连致谢。

  长期上门指导康复  她感动得哭了好几回

  因为市海沧医院的护士,陈阿姨感动得哭过好几回。

  2018年春天,陈阿姨突发脑中风,身体偏瘫,没法自己吃饭,说话也不利落,生活完全跌入谷底,她无助又绝望。而从市海沧医院出院回家后,她更是忧心忡忡。

  没想到的是,回到家里后,海沧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和医生们却将康复服务送上门了。他们在陈阿姨家里,运用专科评估量表对她身体机能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状态进行综合性评估,结合起居、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给予个性化家庭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一次,两次,三次……在连续四个月的上门专科服务和指导下,阿姨的身体康复效果显著,她可以自己吃饭、穿衣、行走了。去年重阳节,当医生护士们又来家里家访并夸自己恢复好时,陈阿姨感动得抱着护士陈择煌就哭了:“都靠你们一点点指导我,教我,鼓励我,我今天有这样的效果都是你们的功劳!”

  除了陈阿姨这样的脑卒中患者,慢性阻塞性患者、腹膜透析患者和伤口/造口/失禁的患者等都被列入市海沧医院护理延伸服务对象,体验到了雪中送炭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