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一颗仁心一双妙手 帮患者找回尊严——记市海沧医院康复理疗科范洪力

发布时间:2015-10-21 

响应分级诊疗,范洪力主任到海沧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服务。

康复理疗科范洪力主任为患者针灸治疗。

       凭着一颗仁心,一双妙手,他施展着一根根银针,让拄了十几年拐杖的老人,放下了拐杖,恢复了独立行走的能力;让弯不下腰的阿姨轻松弯腰,让无数患者感恩在心。“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让人回归正常生活,有尊严地活着。”市海沧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范洪力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数十年来为患者尽心尽力服务,广受患者好评。 

     1、良言胜过良药 帮助病人转变思维方式

  范洪力觉得,良言胜过良药,因此,他给病人的不只是治疗,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

  46岁的王女士,在范洪力这里看到了希望。现在,只要范洪力在旁边鼓励她,她的步子就能迈得更大,更自信。

  七八年前,当时还是一名银行职员的王女士发现患有脑部肿瘤,手术后才隔了三年,脑瘤在同一个位置又复发了,她接受了第二次开颅手术。由于手术范围比较大,她在重症监护室躺了整整一个月才醒来。醒来之后,她出现了左侧偏瘫。

  今年三月初,下社区门诊的范洪力第一次见到王女士,这时,她已经辗转进行康复治疗3年时间。“她去哪都脱离不了轮椅,在家里也只能略走几步,蹲下就站不起来,生活质量很差。”范洪力说,王女士的父母已经80多岁,老人家每天坚持推女儿到社区服务中心接受针灸治疗,那时的王女士很不自信且不敢与人交谈。

  进一步对王女士诊察后,范洪力发现,她的左侧偏瘫导致左腿没知觉,但她的左腿力气尚可,只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针对这些情况,他一遍一遍地纠正她的行走方式,专门训练她学会控制左腿。

  “虽然肢体上有残疾,但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潜力是可以发挥到最大的。”他看到王女士对康复的欲望非常强烈,却不敢迈出步子,他开导她人生目标并没有改变,只是道路有点曲折,他反复对她强调,“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可以像过去一样优秀。”

  良言胜过良药。经过半年多时间,王女士现在走路放松多了,蹲下也能自行站立了,不用拄拐也能走一段路,也更自信了。现在,每次复诊时,只要一到诊室,她就会先和范洪力打招呼,有他在,她就觉得自己走得特别自信。

  2、技术精湛 火眼金睛发现“真凶”

  50岁的陈师傅是一名公交司机。他的右腿疼了两年时间,到哪都被诊断为腰间椎盘突出,去过不少医院检查,花了不少钱,始终没有明显改善。朋友介绍到范洪力这里时,陈师傅也是准备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的。

  在听陈师傅描述病情时,范洪力很仔细地抓到一句话,“陈师傅告诉我,他的右腿踩油门和刹车时,明显感觉自己分不清是油门还是刹车。”这句话让他很警觉,这明显是右腿触感出了问题,他要求陈师傅马上做个头部CT。果然,结果显示,他的头部有3个肿瘤。再进一步检查,肺里也有肿瘤。

  病情控制后,陈师傅很快转到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改善了因头部手术导致的右腿跛行。再有医生要求他接受治疗时,他总是对医生说,“我要先问问范主任。”他特别感激范主任,“我被误诊了这么久,还是你这个康复科医生帮我找到病因,我肯定相信你。”

  其实,提到康复理疗科,有不少市民会误解,它就是传统的推拿、按摩、针灸。其实不然,范洪力说,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是以中西医相辅相成的一门临床医学。不仅如此,康复医学还是一门综合性的现代医学,它牵涉到内外复合的疾病,能精准发现陈师傅的异常,范洪力常年坚持继续学习是个重要因素。

  3、帮病人恢复自理能力 找回尊严

  漳州的郭先生因腰椎间盘突出接受微创手术时,术中突发大出血只能转为开放手术。术后,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导致右腿不带护具容易绊倒,大小便也没法自主了,只能长时间插着尿管,没法回到工作岗位。辗转了大半个福建,他到范洪力这来试试,希望能找回自己的尊严。

  范洪力在帮助他进行现代康复医学治疗的同时,还用针灸、艾灸、电针等手段帮助治疗。范洪力在郭先生靠近腰骶部的神经丛处进行深刺,用银针刺激这里的排尿中枢;每天艾灸40-50分钟,帮助郭先生补充肾脏阳气;同时用中医调理。治疗一个月后,可以自主大小便的郭先生高兴地返回单位上班了。

  范洪力反复强调,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康复是一条很漫长的路,病人的康复过程持久且充满压力和挑战,作为一名康复科医生,他对每一位病人始终抱着“帮助他们重返社会”的信心,陪伴他们走向康复之路,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尊严。

  4、患者感恩:下辈子当您学生

  现年60多岁的林叔叔,十年前因股骨头坏死做了髋关节植入手术。手术后,林叔叔骨关节功能没恢复好,又固执不肯就医,只能靠一副拐杖度日。去年,林叔叔骨关节肿了,疼痛难忍,老伴林阿姨带他到厦门市海沧医院康复理疗科就诊。

  康复理疗科主任范洪力运用现代康复医学及传统针灸技术,对症治疗,连续进行了一个疗程后,林叔叔从双拐到单拐行走,到最后恢复状态良好。“最初的脚都抬不起来,腰都弯不下去,你看,现在自己爬上三楼。”林阿姨患有帕金森病,长年腿疾,也找范主任进行针灸治疗,效果明显,总是向身边的人推荐。

  闲聊时,林叔叔也曾对范主任开玩笑:“看你天天忙着给病人看病,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么累为了什么?”范主任微微一笑,“这是我的职责呀。”林叔叔听了,佩服地说:“那下辈子我来当你的学生,好好跟你学医。”

  在这十年里,林叔叔和林阿姨除了见证彼此的康复奇迹,还亲眼目睹了好多患者因中风坐轮椅而来,或因腰腿问题拄拐而来,经过范主任妙手神针后,都逐渐治愈,活动自如,康复而归。

  【结语】

  什么是好医生?范洪力是这么认为的,医生最重要的是医德,“技术是可以学会的,而道德是从小培养的。”

  “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尽量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并且有尊严地生活。”范洪力告诉记者,康复科的医务人员和病人相处的时间更长,因此,康复科医生更需要有耐心、爱心、毅力,医德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科室,他说,“我希望带领着团队一起把康复理疗科打造成海沧医院的品牌学科,帮助更多的病人康复,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