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跨越山海,把健康送到千里之外

发布时间:2020-10-16 

 




古时,从厦门到新疆、西藏、甘肃,需要穿过巍峨险峻的高山、湍急汹涌的江河,跨越千里的距离,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如今,千山万水隔不断厦门市海沧医院支医队伍的一腔热情,一位位白衣天使从厦门出发,支援新疆、西藏、甘肃等地的医院,为他们送去先进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更送去千里之外同胞的真情和温暖。

 

在市海沧医院支医队伍的倾力帮扶下,当地医院的治疗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许多技术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

 

唐古拉山脉的融雪汇成涓涓细流

支医队员就像格桑花

在雪域高原绽放

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2013年独立建制至今,市海沧医院共派出25名老中青医师骨干前往新疆、西藏、甘肃临夏等地支医,其中赴甘肃临夏支医人员6人。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地的诊疗工作中,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义诊、疾病筛查、健康宣讲等活动,倾力帮扶当地医院在医疗服务水平、新学科建设、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和医联体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

 

从无到有

是敢于吃螃蟹的勇气

多个“第一次”

在市海沧医院支医人的手中得以实现

 

肛肠外科主治医师崔远发在广河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首例痔疮套扎器微创手术;肾内科主治医师肖琦在临夏州人民医院带领当地医生开展了首例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当地患者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得到有效治疗了。

 

从有到精

是千锤百炼的硬功夫

 

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李萍将东乡县医院的薄弱学科——放射科,打造成了具有区域示范效应的区域影像中心,在创二甲医院、卫生院远程影像诊断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还帮助东乡县人民医院成功建立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平台,搭建省县乡(镇)医疗机构三级联动平台,得到东乡县人民医院、市级医院、甘肃省乃至国家卫健委的好评。2019年,因支医表现突出,李萍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



帮扶支医之所以成效显著,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好评,和市海沧医院党委班子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息息相关。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是全国最贫困的“三区三洲”地区,属高原地带,但这阻隔不了市海沧医院支医帮扶的决心。连续几年来,医院都由院领导亲自带队,“组团”去帮扶助力

   

2019年6月,市海沧医院院长黄海望(时任副院长)带领医务部、质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前往定点对口帮扶的临夏州东乡县医院,帮助医院开展专科建设,指导医院等级评审等重大工作开展。

 

黄海望院长表示,市海沧医院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响应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克服高原反应、生活不便,以及缺水断电、水土不服、缺医少药等各种不可预见情况,选派了有经验、高资历的技术骨干开展对口帮扶。

   

“我们通过开展手术示教、查房、病例点评、专题讲座、远程会诊、接受对方医护人员免费进修学习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促进了帮扶医院医疗质量提升,为扶贫对象作出许多开创性工作,填补了空白。”



今年9月,由院党委副书记陈毅德带领的医务科、普外科、骨科、新生儿科等专家团队,前往临夏州东乡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指导当地医院相关学科建设。

 

在内科层面,陈毅德亲自带队,开展“慢阻肺”教学查房。陈毅德针对当地慢阻肺高发的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增添肺功能检查设备、增加血气分析检查项目的建议。

 

同时,他强调加强医师理论知识储备、加强辅助科室建设、加强病理科建设、购置新型病理切片扫描仪等,这些都是东乡县人民医院亟须提升的地方。

 

针对当地胃癌高发的状况,陈毅德作为呼吸肿瘤学科带头人、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将他主编的《进展期胃癌的个体化诊疗》(今年4月份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赠予该院,并讲解了胃癌的防治,获得该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的高度赞扬。

 

在普外科方面,郭久冰主任仔细、耐心地诊察疑难患者并开展教学查房。他在支医期间,开展了“急腹症”教学查房,同时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

   

在骨科方面,黄建军主任手把手带当地医生进行手术并诊察患者,现场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患者预后良好。

   

儿科方面,黄达主治医师坚持查房、授课、呼吸机实操教学,开展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新生儿基于病理生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治”“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的讲座;对儿科医生进行呼吸机使用指导;帮助儿科合理规划病房功能分区等。

   

医务科李俊晖主任则考察并指导了当地医院远程会诊、胸痛中心建设的工作。

 

2018年8月2日傍晚,厦门市海沧医院普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潘梓荣刚刚抵达临夏州积石山县医院,便遇到罕见暴雨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隔天上午,在医院医务科报到后,他主动报名参加全县防汛抗洪医疗救治活动,作为防汛组(医疗救助五组)成员,到急诊科抢救病人。

   

暴雨和泥石流损毁了电网,医院停电了。“如果等待通电,患者可能坚持不了那么久。”潘梓荣果断决定,在手电筒照明的艰苦条件下,开展急诊清创缝合手术。

   

积石山县海拔最高达4309米,患者数量多,危重病例多,在这里做手术,既要克服海拔对身体的影响,又要克服这里的医疗设备的短板。对潘梓荣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

 

到外一科科室报到后,他就立马投入科室的临床工作中。一个月时间,他主刀手术30台,其中大部分是三级以上的大手术,并且还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创造时机开展新手术。

 “医生,医生,求你们救救我儿子!”今年6月9日临近下班时,急诊科突然传来一位母亲的哭诉声。已准备下班的厦门市海沧医院普外一科主治医师蔡哲臻马上接诊了这名7岁孩子。

 

他发现患者发高热、精神萎靡、心率加快、血压较低,为感染性休克表现。完善检查后,确诊其为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且患感染性休克。

 

“孩子生命危险,必须马上手术!”蔡哲臻立即组织普外科医师开展抢救,给予其补液扩容,并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蔡哲臻发现患者腹腔有大量脓液,阑尾坏疽且周围脓肿,立即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最终,该患者被成功救治。